闽:天敌规模化生产与应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22-07-06 16:07

陈国明(首席记者)/文.图


    2014年12月14日,福建省科技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国内**生防专家对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福建艳璇生物防治技术公司等单位组成的项目组联合研发的“重要经济作物害虫(螨)天敌资源发掘与利用”成果进行了评价。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研究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其中在天敌规模化生产与应用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0多年攻关,获累累硕果

    项目组研发的“重要经济作物害虫(螨)天敌资源发掘与利用”成果,是针对我国几种重要经济作物及其周边生态环境害虫(螨)天敌资源发掘与利用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经过连续10多年的攻关,由11个项目集成而成,获得了累累硕果。

    在这10多年中,项目组建成了重要经济作物害虫(螨)天敌种质源库,库内收集寄生性、捕食性天敌昆虫标本和捕食性螨类标本,鉴定出几种重要经济作物(毛竹、棉花、蔬菜、龙眼、荔枝、枇杷、水稻、茶叶、柑橘、食用菌及周边环境的害虫(螨)天敌资源2179种,其中有59种属新发现的品种、26种为中国新纪录种;组建了水稻、棉花、柑橘、笔竹、龙眼、荔枝、枇杷和茶叶等八大农林作物的害虫及其天敌资源数据库查询系统,共收集、整理害虫天敌1874种,其中,毛竹上天敌的69种、柑橘上天敌的186种、 龙眼作物上天敌54种、荔枝作物上天敌昆虫52种、枇杷作物天敌82种、茶叶作物上天敌176种、水稻作物天敌702种;棉花作物上天敌553种。用户可通过本系统获得八大作物的害虫及其天敌信息。项目组首次制定了小黑瓢虫、日本刀角瓢、日本恩蚜小蜂、长缨恩蚜小蜂种质资源的个性描述规范、数据标准和数据质量控制规范;发掘几种重要经济作物害虫(螨)的优势天敌种类24种,开展11种优良天敌的相应生物学、生态学、害虫——天敌——植物相互关系研究及利用评价、建立部分天敌的规模化生产技术,为大田应用提供依据。

    与此同时,项目组还发明了利用捕食螨携带真菌多靶标控制害虫(螨)的方法与产品;选育出胡瓜钝绥螨对阿维菌素具有抗性的高抗品系,并提供生产应用;明确了以释放胡瓜螨(抗性品系)为核心的害虫综合防治措施能够保护与促进本土天敌的增长,对柑、棉花害虫(螨)的自然控制起重要作用;颁布并实施了3项捕食螨生产、应用标准,填补了国际该项研发空白。

    10多年来,该项目组对天敌的田间综合配套应用技术体系进行研究与创新,开发出多种天敌的高效繁殖、贮藏、运输与释放方法,创建了以天敌生物防治为核心、生物防治与生态安全为目标的(螨)综合调控技术体系。项目组还获得了授权发明专利6项;发表相关论文103篇,其中10多篇被SCI收录。在我国30个省市1170个县市柑桔、棉花等作物主产区建立“以螨治螨、以螨治虫”、“以螨带菌治虫”示范区1657万亩次,减少农药使用量4245吨、减少防治成本15.6亿元,增产节支49.5亿元,减少劳动工日1275万个,减少防治用水3928.2万吨,生产出无公害农产品1049.7万吨;与央视《科技苑》栏目合作拍摄《以螨治螨》、《活跃在大棚里的捕食螨》等科教片6部在全国公映,举办生物防治培训班213期,培训农民8.43万人次,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显著。

《捕食螨生产技术规程》填补国际该项目的空白

    利用天敌控制害虫、害螨,是生物防治领域的重要内容。天敌产品的数量、质量决定生物防治成败的关键,天敌驯化并成为产品是一项十分艰巨的研发工作。在我国,能够工厂化生产的天敌产品不足10个,“重要经济作物害虫(螨)天敌资源发掘与利用”项目组历经20多年研发,于1997年在我国首次研制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天敌捕食螨工厂化生产技术,解决了困扰我国50年之久的捕食螨工厂化生产难题,创办我国**家捕食螨商品化生产基地,开启了我国捕食螨的产业化。为了统一和规范捕食螨工厂化技术,生产出乎合标准的优质的捕食螨产品提供农业生产的需要,本标准从起草到颁布历经15年时间反复修改和补充,制定并颁布了《捕食螨工厂化技术》标准后,并于2012年按照本标准《捕食螨生产技术规程》,建成了亚洲**的集科研、开发示范、推广、成果转化、产业化、天敌售后服务为一体捕食螨决口化生产基地。


    同时,捕食螨产品的优质出品率从50%上升高达99%,优质的捕食螨产品通过一整套按标准庙宇的包装、贮存与长途运输方式,广泛应用到全国30多个省市区近2000个县市,还有20亿只出口到欧洲、美洲、亚洲,实现我国天敌捕食螨出口零的突破。捕食螨(胡瓜钝绥螨)2012、2013年被中国植保导刊(农业部杂志)评为“我最信赖的绿色防控品牌产品。根据2006年农业部文件,我国柑橘园每年害螨发生面积1亿多亩次,防治面积1亿4千多万亩次,全年用药次数达10——15次,占橘园总用药量60%——70%。项目组在研究中领先国际首次发现捕食螨——胡瓜钝绥螨能捕食柑橘红蜘蛛、绣壁虱的各螨态,率先利用胡瓜钝绥螨作为一种天敌应用到我国10多个省市的柑橘产区控制柑橘害螨获得成功。制定颁布《捕食螨防治柑橘害螨技术规程》标准后,捕食螨控制柑橘害螨的效果从60%上升到90%以上,成为全国农技中心及福建、四川、湖南、贵州等柑橘产区重要的柑橘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颁布实施《捕食螨防治棉花害螨技术规程》,填补了国际该项目研发空白。


    我国棉花种植面积466万公顷,占世界15%,产量600万吨,占世界25%。新疆棉花红蜘蛛常年发生面积达60万公顷,造成损失15—30%,长江流域棉区棉红蜘蛛常年发生面积313爸顷,造成损失10—20%;陕西棉红蜘蛛常年发生面积6.7万公顷,造成损失5—45%。每年我国用以棉花害虫防治的杀虫剂用量占农田农药总用量的三分之一,杀螨剂又占其中五分之二,但是有效利用率仅10—30%,许多次要害虫暴发成灾。


   为此,项目组自2001年以来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单位合作,经过10年艰苦的探索,首次发现并证实捕食螨(胡瓜钝绥螨)能作为天敌控制棉花上的害螨,发明了适合棉田释放捕食螨的慢速释放器,天敌持续释放期30天,提高了天敌在田间持续控害效能:每亩比化学节约成本70%—80%,并减少农药用药量80%。这项技术的突破,使得我国乃至世界棉田大面积、低成本、高效地使用“以螨治螨”生防技术成为现实。





专家:天敌规模化生产与应用领先国际水平


    12月14日,福建省科技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国内同行专家对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等单位研发的“重要经济作物害虫(螨)天敌资源发掘与利用”成果进行了评价。专家组听取成果完成单位汇报,考察现场,审阅相关资料,经质疑、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10多年来,“重要经济作物害虫(螨)天敌资源发掘与利用”创建了重要经济作物害虫(螨)天敌种质资源库,收集了寄生性、捕食性天敌昆虫标本,鉴定出天敌资源2179种,其中59种新种、26种创全国新纪录。同时,项目组还创建了八大农林作物的害虫及其天敌资源数据库查询系统,共收集、整理害虫天敌1874种,用户可通过本系统获得八大作物的害虫及其天敌信息,点击量近46万次。经过努力,发掘了重要经济作物害虫的优势天敌种类24种,开展了11种优良天敌利用评价研究,建成了规范化的捕食螨产业化生产基地,为大田应用提供优良的天敌资源。项目组颁布并实施3项捕食螨生产、应用标准,填补了国际该项研发空白。评价还指出,项目组发明了利用捕食螨携带虫生真菌多靶标控制害虫(螨)的方法与产品选育出胡瓜钝绥螨对阿维菌素具有显著抗性的高抗品系并提供生产应用,明确了以释放胡瓜钝绥螨(抗性品系)为核心的害虫综合防治措施能够保护与促进本土天敌的增长。


    此外,项目组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项,发表相关研究论文106篇,其中SCI论文9篇,


    2008-2012年间在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柑橘、棉花等作物主产区建立“以螨治螨、以螨治虫”、“以螨带菌治虫”示范区1657万亩次,减少农药使用量1286.63吨、减少防治成本10.6亿元,增产节支49.5亿元, 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显著。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研究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其中在天敌规模化生产与应用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