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敌捕食螨技术正成为我国农民“新宠”

2022-07-06 17:04

新华社福州3月21日电(记者巫奕龙)正值草莓上市的时节,但随着气温升高而愈益肆虐的红蜘蛛害螨,却让许多种植户揪心。

    在闽北顺昌县郑坊镇云路村的草莓大棚里,张东义气定神闲。他牵头的合作社种了100多亩牛奶草莓,叶大果肥,红蜘蛛不见踪影。

    “我们今年以来没有打过一次农药。”他说,“不仅不愁销路,价格还要贵20%左右。”

    张东义的“秘密武器”就是福建省农科院研究员张艳璇培育的天敌捕食螨。事实上,这项技术迄今已推广到31个省区市和港台,谈不上什么“秘密”了。

    害螨是普遍存在于世界各种农林作物中的关键性害虫,导致杀虫剂使用泛滥。实践证明,害螨天敌捕食螨可有效替代农药。

    张艳璇努力探索在中国推进天敌技术商品化,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从国外引入胡瓜钝绥螨驯化培育,几年后成功地在大田和温室释放捕食螨消灭害螨。

    2005年,张艳璇率先在中国创办了生产捕食螨的企业,年产能达8000亿只,至今仍执行业“牛耳”。

    “我们的捕食螨已应用于柑橘、苹果、棉花、蔬菜等20多种作物。”张艳璇说,“2008年以来,我们还出口捕食螨到荷兰、德国和加拿大。”

    草莓的主要害虫是害螨,应用捕食螨效果明显。但对于大多数作物来说,红蜘蛛和锈壁虱等害螨只是虫害的一种,捕食螨对其他害虫,尤其是昆虫成虫,无能为力,这就使得农民不得不再使用农药,削弱了生防效果。

    为了突破这一瓶颈,2012年,张艳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让人工生产的捕食螨携带虫生真菌,它们四处游走捕食害螨时,也感染并杀死有害昆虫。“这就好比‘一箭双雕’,引起了世界同行的极大关注。”

    2013年,张艳璇团队开始了为期3年的“捕食螨携带虫生真菌防治害虫的产品研制与应用”课题。

    目前,他们筛选出16株适合捕食螨携带的虫生真菌。张艳璇说,这些虫生真菌附着于多毛的捕食螨上,能够感染并杀死不同的害虫,却对捕食螨基本无害,对人和其他脊椎动物没有危险。

    “我们先在实验室里做试验,然后到实地检验。”张艳璇说,“我们的技术可减少农药使用量四到五成,市场反应良好。”

    在以水仙茶闻名的闽西漳平市南洋镇北寮村,八成以上的茶园施用带菌捕食螨,村里的水仙茶专业合作社几年前就承诺“茶叶发现农残超标,十倍赔偿”,但这张“支票”从来没有机会兑现。“我们没有必要用农药,哪来的农残?” 村支书张莲英说。

    为进一步方便田间使用,张艳璇发明了一种释放带菌捕食螨的专利容器。她还成功利用无人机在新疆棉田里大面积播撒捕食螨。

    “目前我们已在国内1900多万亩农田里应用了这种多标靶生防技术。”张艳璇说,“我们还希望借‘一带一路’将这项技术加速推广出去。